大多数痛苦都可以概括成两句话:

我不希望自己这样,但确实我就是这样

我希望像别人一样,但我又做不到那样

---《5%的改变》

换言之,人为什么既期待改变,又害怕改变?

改变之所以很难,因为即使大脑知道需要改变,但是感受层面和身体的记忆里,旧的模式和习惯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同时,每一种改变都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旧的保护模式,也会触碰我们最深层的安全感。

如果你很想改变,但是又苦于自己改变的速度比较慢,你要提醒自己一点,当下的症状或者当下的困难,它背后一定是有好处的。比如说你因为想减肥,所以尝试过少吃,或者尝试过运动,然后坚持一段时间没有再坚持下去了。

那么可能在少吃和运动的习惯建设过程里,你得到了一定的成就感,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你又退回了自己的安全区,过去的某种痛苦的感觉,即便看起来让你饱受折磨,但却能让你找到某种熟悉的平衡感。

这也是为什么改变会让你恐惧。因为你会曾经让你痛苦的,比如暴饮暴食,过度熬夜,不去运动,带给你某种安全的快乐。即便这种快乐不能带来最大的满足,但相比改变面临的未知心理压力,你宁愿相信自己不改变,反而会更习惯。

调整对于改变的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毕竟惯性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改变一定需要小步子前进,对可预期的内心变化做好准备。

1.改变就要准备面对未知。

在面对未知的时候,每一个人可能都会经历类似跳入虚空,甚至失去控制的某种情绪里,我们可能害怕改变之后,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或是无法驾驭全新的生活模式。

2.之所以想改变但无法改变,背后一定有隐藏的恐惧感。

比如有的人深陷在一段有毒的,甚至有精神暴力的关系当中,但是好像又觉得自己离不开,尽管这段关系会为他带来痛苦,但失去一段关系带来的风险,会让当事人经历更严重的被抛弃感,而这种被抛弃感可能会严重威胁他的生存,所以他宁愿待在一段有破坏性的关系里,也总比没有关系好。

毕竟,最让人伤心的是关系当中的无回应。关系当中如果有冷暴力或者是没有回应,会很容易引发我们强烈的自我攻击,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激发一种自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没有价值他才不理我,他才不回应我?

所以为了避免关系当中出现绝境和冷暴力和不回应,我们宁可待在一段受苦的甚至有毒的关系里,也不想失去。

承认改变是有必要的,也理解在走向改变的道路上,会经历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不管是你要尝试离开一段有毒的关系,还是要建立一个更加高效自律的自我习惯,每一种改变必然伴随旧的自我的坍塌。

3.不愿改变是因为对旧的身份还有一种认同感。

理清改变的目标很重要,之所以不愿意改变,是因为对旧的身份还有一种认同感。

我们的感觉很多时候源于从小到大的习惯,如果过往的某一种痛苦,曾经带给过你一种身份认同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很可能用痛苦来进行自我定义。

比如过去你的父母在跟你相处的过程当中,总是容易暴躁的吼叫你,给你造成的一个感觉就是,原来对待自己亲近的人暴躁一点,好像也ok,所以你会在长大之后,不知不觉的把这种略带破坏性的表达复制到人际关系里。

如果你真的渴望改变,请给自己机会,每一次的改变都来源于你试着开始相信自己和鼓励自己。

同时要提醒自己:从来都不是你一个人的错。不管过去你有过什么样的错误,或者伤害过什么人,或者受过什么伤,这些所有行为和事件和经历的背后,都是你和其他人的共同选择,这也意味着大家共同创造了某一些事情,所以从来都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你真正的支持在自己之内,常常提醒自己重视自己,让头脑的理性逻辑适当的退去,也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大的胸怀去迎接改变。

并不是每一次你都要把事情做对,事情才会变好。很多时候你以为的不够好,可能正是宇宙给你的恩典,改变的动力就来源于保持对自己纯粹的支持和信任。

花开花谢,就像变化恒常,花朵不会因为你太喜欢它,它就不会凋零,也不会因为你不喜欢它,就不开花。

只有你接受了自己现在的样子,才会降低对外界过度的依附和执着,让内心培养出温润的空间,可以容纳风雨,也可以给自己一份稳定的陪伴。

是时候开始好好关注自己了,改变的开端,就是在当下,看见需要被关心和支持的,是你自己,然后成为自己最好的陪伴,也可以更好的让你习惯改变。

当我们不断尝试自我和解,审时度势,也会渐渐学会接受、原谅,用善意去与人生中的各种改变温柔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