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就像是身体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难以应对自身的消极情绪。

负面情绪令人不适,产生主观情绪痛苦,而回避痛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01

为什么有些人会压抑自己的情绪?

个体在成长环境中不允许表达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情绪抑郁。

无形的社会规则和家庭教育也可能向个人传递一种观念,即“情绪外露”是错误的、可耻的、懦弱的表现。

童年创伤经历也可能导致个体压抑情绪。孩子在童年时期的需求被忽视或否定,因为情绪暴露而受到惩罚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对自己情绪的压抑。

如果一个个体在童年时期因为情绪暴露而遭受惩罚或伤害,他很可能会通过压抑情绪来避免伤害。成年后,个体可能仍会不自觉地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将其推到一边。

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倾向于压抑强烈的负面情绪,尤其是那些与痛苦或不愉快的经历有关的情绪。比如愤怒、沮丧、悲伤、恐惧和挫败感。

这些情绪通常被归类为负面情绪。个体往往会压抑自己认为“不好”或者别人可能会评判的情绪。

这可能与个人的童年教育有关:

父母可能从不表达或暴露自己的负面情绪,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传递一些信息来否定孩子的情绪体验,羞辱或惩罚孩子的情绪暴露等。,如“没事的”、“不要哭”、“学会感恩”、“别想太多,一切都会过去”、“只是对你太矫情了”等。

个人从小接触到这种教育理念,会逐渐认同“拥有和表达负面情绪不是一件好事”。

此外,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从未接触过如何表达和处理负面情绪的教育,这会导致避免和抑制负面情绪的应对机制的形成。

即使照顾者可能不会明确否认个体的情绪体验,但他们仍然会通过命令孩子停止哭泣来阻止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个人认为不应该有悲伤愤怒抑郁等情绪,至少不应该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

个体倾向于“正常”,表现出能被他人普遍接受的情绪,因为个体知道这些情绪不会招来非议。

02

情绪抑郁的副作用

被压抑的负面情绪不代表会消失。

压抑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症状以及严重的社会后果。

个体看不到自己的整体,不能同时认识和正视自己的积极和消极特质,导致对自己的负面认知,阻碍个体培养发现自身问题和寻求帮助的能力(Garssen,2007)。

抑郁个体倾向于以躯体化的形式呈现其心理问题,不断关注躯体症状,忽视情感问题(Abbass,2005)。

目前还没有证明情绪可以直接致病。“悲伤不会让人感冒,愤怒不会致癌,”然而,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抑郁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长期压抑的未解决的情绪会导致慢性压力、焦虑和抑郁的问题

03

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情绪抑郁可能是一种半意识或无意识的应对策略(Garssen,2007)。所以,如果个体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压抑情绪,那么他就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负面情绪无法消除,但个体可以反思自己压抑情绪的行为是否依然存在,通过学习如何有效处理负面情绪来替代压抑的行为。

这个过程需要个体勇敢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加强对负面情绪的承受力,学会如何与负面情绪共处。

A.理解你看待情绪的方式。

对负面情绪的认知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个体对负面情绪的态度会影响自身的感受和情绪调节方式。

比如,如果个体把负面情绪看作是问题、烦恼、懦弱的表现,那么当自己或他人经历负面情绪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会回避或压抑这种情绪,逐渐成为习惯性的自动行为。

因此,如果个体能够感知自己的行为模式,将有助于打破习惯性回避负面情绪的循环。

B.情绪的心理教育。

情感的意义是什么?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作用是什么?了解情绪及其机制,可以解释一些情绪谬误,正确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和价值,即情绪本身并不具有威胁性。

负面情绪是正常、健康和有益生活的组成部分。避免陷入“幸福陷阱”,即认为负面情绪是软弱或情商低的表现,试图逃避负面情绪往往会导致更多的情绪痛苦。

C.了解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要学会处理情绪,首先要了解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各种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不同,因人而异。

比如,对于某些个体来说,焦虑时会有胸闷的感觉;难过的时候会有心绞痛;生气的时候头皮发紧,太阳穴跳。

当个体经历某种特定的情绪时,关注他的身体变化会帮助他理解情绪和身体的关系。

D.寻找触发情绪的因素

注意身体的变化能够帮助个体察觉并识别触发情绪的因素,从而为有效处理即将到来的情绪做准备。

例如,如果个体知道在会议上发言会使其感到焦虑,他可以通过提前准备降低担忧事件发生的可能,认知矫正理性评估自己的表现以及身体肌肉放松练习来平复焦虑情绪。

E.与情绪共处

个体无法控制负面情绪,更无法将其消除。想要摆脱负面情绪就好比某人试图把球按进水里,但球总是会反弹回水面,用的力度越大,反弹的力度越大。

与其总是徒劳地和球斗争,不如任其漂浮在身体周围,负面情绪就好比浴缸漂浮的小球,如果你将其视为玩具,可与之和平共处,反之则会变成影响洗澡的麻烦事。

同理,与其耗尽力气赶走负面情绪,不如带着负面情绪继续生活,改变个体与负面情绪的关系。只要不试着压抑负面情绪,它就不会反弹,与情绪共处也就更加容易。

F.承认情绪

给情绪命名(例如:现在的情绪是“愤怒”;“焦虑”情绪又回来了)有助于个体承认自身负面情绪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个体不去评判自己,允许自己去体验该情绪。

承认并觉察负面情绪的存在不会使消极情绪恶化,情绪像周而复始的浮云和海浪,情绪会来也会走。认识到情绪的周期性能够促进个体更完全地接纳负性情绪.

G.接纳情绪

与情绪共处,是指当情绪出现时,集中注意感受情绪以及情绪引发的身体变化。

例如,当你感到焦虑时会感到心神不宁、身体处于紧绷状态,这时你可以觉察身体感受和情绪,为你的焦虑情绪“腾地方”,允许焦虑的存在。

与情绪共处不是去改变或者消除这种情绪,而是认识到我们可以与这些负面情绪共处,不用夸大情绪的负面影响,负面情绪并不可怕。

H.识别情绪传达的信息

当个体体验消极情绪时,识别情绪传达的信息很重要。思考三个问题:

-是什么引发了我的情绪?

-这种情绪试图给我传达什么信息?

-识别情绪信息后,我需要做什么?

人类凭本能去生存和躲避危险,负面情绪是个体遭遇危机时的直觉反应。

作为进化产物,现代社会中的消极情绪很少预示着严重威胁的到来,有时非现实的威胁会诱发个体过度的情绪反应,就像做饭油烟过大可能触发烟雾警报器一样,即使没有着火,警报器依然会响。

因此,即便没有出现真正的问题,情绪也可能会被引发,反思以上三个问题有助于思考和分析大脑和身体所传递的信号。

个体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因为情绪的直觉反应而做出冲动行为,它会帮助个体在当下作出最有效的决策。

I.有效行动

一旦个体了解到情绪所传达的真正信息,就能决定是否采取行动以及采取怎样的行动才会对个体和他人有效。有效行动包括:

找到解决方案并采取有效行动;

如果该情绪是一项错误预警,与情绪共处直到它逐渐消退;

善待自己,自我关怀;

正念冥想,放松身体;

完全投入当前活动,比如烹饪,与自己的孩子玩耍或者健身。

个体处理自身的负面情绪成功与否都是有价值的经验,能够更进一步地锻炼个体应对负面情绪时的技能,以及培养对自己和他人负面情绪的识别和理解。

J.练习

学习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并不简单,但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改变自己的回避和压抑的应对机制并学习更加合理与建设性的应对策略。

就像弹钢琴、学外语或开车等技能一样,学习新的应对方式也同样令人痛苦和不适,个体需要树立目标,坚持,毅力,并从失败中学习经验。

但随着技能和经验的累积,这个过程会变得越来越容易,直到它变成一种自动化行为并且成为个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