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父母才是第一负责人

一位当初中老师的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

班上一家长向她求助:儿子子阳从小上的是名校,课外班请的是名师,我平时辛辛苦苦挣的钱,全给他交学费了,他成绩怎就不升反降呢?

朋友问了家长一句话:“那您教了孩子什么吗?”

但家长却说:“我们哪里懂什么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不就是来受教育的吗?况且孩子一天才在家待多久?”

其实,上学期家长会后,朋友就跟这位父母说过,子阳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可就是学习习惯不好,粗心大意、爱开小差、书写潦草,这些还得家长多用心教育。

可家长不仅听不进去,还三言两语,把责任推给了老师。

事实却是,老师的能力有限,面对的学生也多,无法给到每个同学更多的关注。

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在学业上的小情绪、对学习的计划和展望等等,都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引导。

教育路上,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指出,塑造一个优秀儿童至少要从六个方面出力:

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因素。

其中,家庭排在第一位。

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无不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尤其是双减之后,家庭更要及时填补教育中的“空白”,为孩子的成长补充“养分”。

没有自主成才的孩子,只有默默耕耘的父母。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你投入多少时间与精力,孩子就会回馈你多少喜悦。

教育最大的危险是不自律的父母拼命育儿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幼儿园老师问孩子们:“爸爸平时喜欢做什么?”答案直白又扎心。

“打牌、打游戏、打麻将、看美女、看抖音、看手机、看电视、抽烟”,这些答案占了90%。

虽说童言无忌,我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殊不知,自己平日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镌刻在脑海里了。

还有家长以为自己得过且过没事,重要的是孩子好好学习就行了。

可是,这样的不良氛围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不是学习有多好,而是每天无所事事地享受垃圾快乐有多爽。

教育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家长自身不自律,却拼命要求孩子。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沿着父母的足迹走向远方的。

耳濡目染的家教,就是孩子日后的模样。

美国教育部也曾对1000所学校里的20000名儿童进行一个长久的学业调查。

结果发现,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都在父母身上。

父母的学历、经历、社会经济地位、阅读习惯、社交都与孩子的考试分数高度关联。

父母本身,才是培养学霸的温床。

你暴露给孩子是什么样的言行,他就会吸收成什么样。

所以当孩子不爱学习、没有进取心、贪玩享乐时,父母不妨先把注意点收回在自己身上。

当你做好了自己,教育才能起作用。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往往都不是偶然而是全家人努力的“结果”

《刻意练习》里心理学家本杰明,曾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

他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小时候,他们的父母会想尽各种办法,让他们持续努力。

因为他们明白,唯有坚持与努力,才是孩子最好的出路。

确实,每一个脱颖而出的孩子背后,都是浸润着父母的努力。

想起第一个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的中国人何江。

他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小乡村,父母学历不高,家境贫困。

那时候,村里很多人都把孩子留在农村,自己外出挣钱;但他的父母为了陪伴他和弟弟成长,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哪怕挣得少。

每天放学,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外面跑着玩,而何江则被关在屋里写作业。

晚饭后,很多家长都打牌喝酒消遣,但他的父母只会围着一张小桌,陪孩子读书。

回忆起父母对他的教育,何江说:“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坚持,我估计像童年很多小伙伴一样,没读几年书,就早早外出打工了。”

是啊,正是父母的这份用心和付出,才让他走得更高更远。

就像莫言说的,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一个家庭,孩子是花,父母是根。当你惊艳花朵的明艳时,却不知根在地下努力吸收养料,只为给花朵送去营养。

从来没有什么横空出世,有的只是全家倾情浇灌的“结果”。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特别“狠心”

大学教授储殷说过一句话:“在让孩子快乐之前,父母要学会狠,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也练不出千军万马。

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必须要特别“狠心”。

1.狠心去磨炼孩子

去年,麻省理工在中国仅录取了8名学生,位居榜首的丁雯琪,同时被8所世界名校录取。

她优秀背后的秘诀,就是因为站着一对“虎妈狼爸”。

丁雯琪小时候生性贪玩,做事三分钟热度,所以父母常常把她摁在琴凳上练琴,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磨练她的意志。

小学后,父母就要求她回家第一时间先完成作业,培养她自觉自律的习惯。

再大一点,父母就督促她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阅读、学习、上兴趣班、休息的时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严格禁止她玩手机和电脑。

她说:“我初中毕业前都没有自己的手机,现在也不追剧打游戏。”

在孩子还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品质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能力的习得,都需要父母坚定不移地管理和督促。

千万别怕孩子吃苦,今天他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会凝结成灿烂的未来。

2.狠心打磨自己,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

经常听到身边的一些父母感叹:一样的教育方式,为什么教出来的孩子差别这么大呢?

这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狠心同时,对自己更狠。

家庭教育的关键,首先在于父母的自我教育。

想起被教授评价为“十余年来在清北指导的最优秀的学生”的陈逸贤。

从小,父亲对他管教颇严,但父亲严格要求的对象不仅仅是他,还有自己。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做到,否则是不公平的,也有失公允。”

为了帮助儿子专注于学习,父亲在给陈逸贤换上老年手机的同时,也给自己换了手机。

“想要孩子戒掉手机和游戏,自己要先停止刷剧、刷抖音。”

为了给儿子做语言启蒙,父母在让他看中英文动画时,自己也在边上认真学习英语,然后全家人分配角色,交流对话。

其实,学习的路上孩子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做父母的也要修炼七十二变。

正所谓已不律,何以律子?

言传身教,才是最有力的教育。

当父母修炼好了自己,孩子的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3.狠心低头反思,不断学习成长

教育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为人父母,只有敢于正视自己教育的不足,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孩子才能少走弯路。

在知乎上,有位网友就晒出了母亲的神仙教育。

他刚上小学时,成绩一度垫底,妈妈不打不骂,反而给她自己买了很多教育书,提升认知。

妈妈会在他进步时,给予他大大的肯定;

在他沮丧时,挖掘他的闪光点;在他骄傲时,帮他发现不足。

初中时,他正值叛逆期,十分厌学,妈妈没有指责、过度管教,而是求取了很多优秀父母的育儿经:先是主动示弱,改善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来谈教育。

高中时,他常常失眠,妈妈知道是自己的高期待给他过度压力后,再也没有问过他成绩,让他尽力就好。

而且,妈妈还给自己报考了家庭教育指导师,每天陪着他学习。

最后他成功考上大学,妈妈也拿了证。

有句话说的好,育儿是一场修行,修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父母自己。

当父母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才能给孩子带去更广阔的未来。

当父母脚步不止,孩子才能成长不歇。

教育学上有个“剪刀效应”。

讲的是,孩子小的时候,最多只有一点儿差异,但经过父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孩子们成年后的巨大差距。

父母不一样的陪伴和引领,最终造就的是孩子天差地别的未来。

从来没有横空出世的奇迹,有的只是千般投入,万般辛苦的苦尽甘来。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无不倾注着父母的心血。

今天你有多努力,他日孩子就有多优秀。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