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半的铮铮今年刚刚进入幼儿园,家长担心他有所不适,所以一直和老师保持着频繁的沟通。在经过初期的哭泣和找妈妈之后,铮铮好像已经能融入幼儿园的生活了。不过最近两天幼儿园老师却和宝妈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说“铮铮太乖,不太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孩子家长有些困惑,孩子明明已经会说很多话了,简单的交流是不成问题的,怎么会沟通不畅呢?老师说,有次他发现铮铮看上去非常委屈,眼里还含着泪,问他缘由,好半天才说出是因为不想别的小朋友摸他的脸。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大声拒绝,或者推开小朋友的手,铮铮说“不敢”。

还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同在一张桌子上的小朋友勺子掉了,这个小朋友并没有去捡勺子,也没和老师反映情况,直接就抢走了铮铮的勺子,铮铮很气愤,憋得脸通红,但是却一句话都没说出来,直到老师来解了围。

仔细询问才得知,平时在家里铮铮属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那一类,很多事不用他说家长先替他想好了。小朋友在玩耍中有争端也都是大人出面“摆平”,铮铮在无所不在的爱里面成长,情绪感知就只剩下平和了,当其他情绪突然出现时,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应对。

比起沉默的铮铮,愤怒的小超则是家中的小霸王了。只要谁稍微不合他的心意,小超就会大打出手。不是对着奶奶挥拳头,就是咬了妈妈的手。有次妈妈生气了将小超爱玩的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本想威慑孩子,谁知小超顺手拿起一个水杯就扔地上了,摔得稀碎。

在“比狠”这项上,家里没人是他的对手。其实小超内心也有柔软的地方,看《西游记》里唐僧错信白骨精,把孙悟空给赶走那段,小超非常生气,对着一堆玩具乱踢乱踹发泄情绪。用孩子妈妈的话说“儿子发脾气从来不看时间场合,想发就发,真怕他长大后会吃亏。”

其实这和家庭教养也有关系,妈妈生气的时候也摔东西,即使她摔的“避重就轻”,只是做做样子吓唬孩子,但性质却是一样的。妈妈的错误示范,更助长了小超糟糕的情绪管理。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孩子在管理自己的情绪方面都很欠缺,一是像铮铮那样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反而压制真实想法,别人“欺负”他,他本应该有的情绪是生气,但是却内化成自己的委屈,变成悲伤的哭泣了,这可不应该呢。

二是像小超那样,能充分认知自己的情绪,但是在表达情绪方面却没有分寸感,常常越界,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没有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要知道,一个人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情绪也无好坏之分,糟糕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管理。

儿童情绪管理作为一个人初始阶段的必须掌握的技能,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深刻的影响。通常在6岁以前,孩子就要拥有着良好的情感体验,懂得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具备一定的技巧。孩子如果此时情绪易怒,孤单不合群、焦躁不安、悲观失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天个性的发展。

所以儿童情绪管理很重要,与其让家长管理孩子的情绪,不如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管理者。当然这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当孩子的情绪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时,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家长还乐得轻松自在。

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情绪管理者?

首先,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如果说孩子的哭和笑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加深对于这些情绪的体验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实践。有的小孩子看到妈妈哭会上前去给她擦眼泪,能有这个举动,说明他差不多能理解了这是一种悲伤的行为,让人感到不快。

而有的孩子看到小伙伴皱着眉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那很可能是小伙伴非常厌烦了。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各种情绪,比如愤怒、悲伤、喜悦、恐惧,通过绘本阅读和看动画片等形式,都可以加深孩子对情绪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多加引导。

其次,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对于小孩子来说,让他马上就会像大人一样合理地表达情绪有些困难,这需要家长多加培养。当孩子不满摔东西的时候,家长不能纵容,而是应该明确地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你有情绪可以,但是不要伤害到他人,也不能以这种粗暴的形式来表达情绪。

如果只是以上这步,那就是和孩子空讲道理了。家长应引导孩子合理发泄掉不良的情绪,让良好的情绪得以适度表达,不要大悲大喜。教会孩子通过绘画或运动等,来排解掉不好的情绪,掌握好情绪表达的界限。

最后,家长要做到和孩子共情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孩子受欺负了不敢声张,家长就说“窝囊废”,孩子发脾气乱砸东西,家长情急之下给娃定义为“暴力狂”,孩子爱面子,别人说两句就掉眼泪了,家长赶紧说“林黛玉”,这些讽刺的话并不会有助于孩子排解情绪。

共情能力,就是能对孩子的处境感同身受,将心比心。有的时候小孩子的行为的确很让人生气,但家长一定要先控制好情绪,学会和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并愿意站到和他统一战线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家长管理的都不是孩子的情绪,而是孩子本身。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坏了玩具,心疼地哭了起来,家长捡起来把坏玩具扔了,说给孩子买个新的,结果孩子哭得更凶了。

在这个场景中,家长想做的只是让孩子停止哭泣,而没有帮助孩子处理好情绪,因为他心疼的不是玩具,而是寄托在这个玩具上的感情。

认清这一点,相信很多家长就会明白为何自家孩子总是大哭大闹,而你的那些招数又都失效的原因了。期待您的孩子拥有非同寻常的情绪管理能力哦!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