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假期,几乎天天跟孩子相处在一起,亲子沟通上的许许多多问题,也在这段时间集中暴露。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忍不住陷入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刻:苦口婆心说了特别多,但根本不起一点作用;孩子特别固执,每次和ta讲道理,最后都变成我们“自说自话”;说不过三句话,孩子就跑进房间......次数多了,父母们是不是就会形成这样的想法?“我家孩子,真的是太难搞了。不知道讲了多少道理,每次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其实,讲道理就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

1对孩子讲大道理但孩子能“听进去”的<7%

很多父母也都跟我讨论过这些事:孩子不肯吃蔬菜,在旁边跟她说了一堆,挑食不好、营养要全面……好好说话都不听的,还是把蔬菜给扔到一边,每次都要大人大发雷霆才肯吃下去。

天天告诉他要早睡早起,这样才能既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能身体好,但是每天都是晚上不睡,早上爬不起来。

在我们试图去尊重孩子,不打不骂,好好地跟TA讲道理时,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我想问一下,你觉得如果单纯地讲道理,孩子能听进去多少?

这个数字可能会超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不足7%。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法拉滨法则”,又被称为“55387定律”,意思是指人们在交流时,所感知到信息的来源:

其中55%来自外形与肢体语言,比如手势、表情、动作等;38%来自听觉传达,比如说话时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最后只有7%来自纯粹的语言表达,也就是话语的内容。

当家长对孩子讲道理时,孩子往往只顾着感受其中蕴含的情绪,哪里能听进去家长在说什么。

而且再回想一下,我们讲道理的时候,是不是带着不好的表情、动作和情绪居多?

再者就是,孩子的大脑并没有发育完全。

人的大脑分为“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两个部分。

其中“下层大脑”在出生时就已经十分发达,但控制孩子情绪、共情、决策等的“上层大脑”却会一直处在“大规模施工建设”中,直到25岁左右时才会逐渐完善。

因此,当家长对孩子讲道理时,孩子很难对这些泛泛而谈的理论产生共鸣,反而因为情绪控制能力差,出现不耐烦、愤怒等情绪,孩子越小,这样的表现越明显。

2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他们的认知,仅仅局限于他们看到、感受到的一切。

有这么一个视频:一位外国爸爸试图让女儿保持安静,可无论怎么说,孩子都只喊一句:

“你让我不要吵,是不是不爱我了?”

和孩子们讲道理,不会让他们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只会深深地不解:为什么爸爸妈妈制止我?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

相比一味地讲道理,我一位朋友的做法,堪称高情商。

她家也有二宝,弟弟比姐姐小8岁,有次姐姐正在写作业,弟弟却一直在捣乱,姐姐就忍不住动手打了他脑袋一下,弟弟开始哇哇大哭,她看到后也是心疼不已。

但她第一时间并没有责骂姐姐,而是把两个人都抱在腿上,安抚他们的情绪。

并对姐姐说:妈妈知道弟弟一直捣乱你很生气,我很理解你的感受。

等姐姐平静下来之后,然后和姐姐商量:你看弟弟还小,他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而且弟弟这也是亲近你的表现啊,那妈妈和你商量一下,下次你写作业的时候可以把门关上,等写完作业再出来和弟弟妈妈一起玩,你看这样可以吗?

等姐姐答应之后,再对姐姐说:你看弟弟现在才2岁,脑袋还是很脆弱的,以后再生气都不能打弟弟,更不能打脑袋,答应妈妈好吗?

姐姐看到弟弟在妈妈怀里,还在一抽一抽地哭泣,就和弟弟道歉,亲亲弟弟脸蛋。

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了。

你看这位妈妈有啥特异功能吗?并没有,不过是懂得“共情”,安抚孩子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心理学上有个“情绪耐受窗”理论:只有当我们情绪在承受范围之内,才能维持理性思考。

教育孩子,也得等孩子情绪平复了再说。

诚如作家阿黛尔·法伯所说,帮助孩子,就要面对他们的感受。

面对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可、接纳、理解他们的感受,给他们解决情绪的时间,待情绪解决之后,再处理问题。

这种态度比一切话语和技巧都重要,因为这是我们真正走进孩子心里的过程。

3情商高的父母很少和孩子讲道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给孩子讲道理时,教育意图太明显了,而且孩子只能被动接受。

带着孩子去看见道理,体会道理,力量远比讲道理大得多。

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不是一个“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种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

也就是说,要想起到好的教育效果,仅凭“讲道理”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让孩子有切实的体会、有亲身的实践才行。

相信很多父母也为此头疼过:孩子爱吃糖还不喜欢刷牙,说多了就闹脾气......

但孙俪的做法真的很高明,她没有对孩子们说一些大道理:“吃糖多了会蛀牙哦”“蛀牙非常疼,还得拔牙”.....,而是给孩子们放了一部纪录片《高糖陷阱》,讲述一个6岁孩子真实的拔牙过程。影片中,通过X光,我们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门牙全部被蛀空了。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那就是,小男孩要一下子拔掉6颗坏牙齿。看完之后,还有哪个小朋友敢不刷牙了?

通过纪录片,让孩子直接感知不刷牙这件事的严重后果,比以往给孩子说一百句强多了。

看见了,体会了,就能变成孩子自己的道理了。

讲一遍孩子不听,你要相信,讲第二遍孩子还是不会听的。

研究表明,信息沟通中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关系”:

当父母不停地对孩子重复“道理”时,孩子只会忽视,并且觉得很烦,这样就很难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孩子,除了上面提到的与孩子共情、拉同频,让孩子体会道理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我们父母的以身作则。

想要孩子好好刷牙?自己去享受刷牙的美妙过程。

想要孩子专心吃饭?自己去享受食物的万千滋味。

想盯着孩子写作业?自己去拿起本书享受阅读。

想要孩子热爱运动?自己下楼去跑两圈。

希望父母们知道,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决定着他的成长,而不是家长讲的那些道理。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