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处在消极情绪里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有时候并没有效果,而说出孩子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想法,却经常能让他们更快地调整过来。

多和孩子谈论情绪,会有不少好处:

(1)自己是被父母所理解的,增强了情感连接。说出情绪,具有安抚作用。当父母教孩子把情绪命名出来,也是帮他们把情绪说出来:“你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开心”、“感觉你有点害怕”、“这令你很难过”。对于孩子来说,情绪就从一种无形的,藏在自己脑子里的感觉变成了一种有名字的,公开的事物。

(2)用语言说出情绪,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能让别人更理解自己,减少误会。举个例子:在听了妖怪故事后,两岁半小女孩说:「妈妈,我害怕。」妈妈就会放下书,给她一个拥抱来安慰。一个妈妈跟我说,2岁的儿子去公园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荡秋千,也想去玩。开始荡起来的时候,儿子说:「有点儿危险,有点儿危险!我害怕。」于是妈妈放慢了速度。假如,孩子上去,只是哭的话,妈妈可能就有些莫名其妙了:不是你想要玩的吗?怎么突然又哭了。说不定还会发发脾气。说到发脾气,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妈妈,她3岁多的儿子有一天对她说:「妈妈,我觉得你不发脾气的时候我最喜欢了。」与其说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倾注着我们的心血,不如说他在用他小小的进步来洗涤我的心灵。妈妈不无感慨。

(3)当然,孩子也会更加关注别人的感受,关心别人。有个妈妈说,有一次吃完晚饭和3岁的孩子出去散步,两个人手牵着手,孩子突然问:「妈妈,你的手怎么有点冷?」妈妈说:「是啊,可能要感冒了。」孩子说:「哦,那你要多穿点衣服。」虽然他来了个神转折,「传染给我和弟弟就不好了。」但是当自己的感受被孩子关注到,还是非常温暖的。

(4)学习自我调节。两岁的孩子要抽血,化验血常规。妈妈经常跟他交流情绪。比如:「抽血的时候如果你感到有点疼或者有点害怕,你可以紧紧抱着妈妈,或者可以不看阿姨抽血。」那么,孩子下次可能就会说:「妈妈,抽血会稍微有点疼,但是没关系!因为……因为……因为妈妈会陪着!」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情绪,引导情绪有方法:

方法一:家长做示范告诉孩子在面对各种感受,冲突或问题的时候,可以怎么应对。平时跟孩子说你自己的感受。「早上,妈妈的衣服沾到酱油了,有点难过。还记得我的表情是怎样的吗?(表现出来,邀请孩子模仿)后来我想可以洗一洗就好了,就不难过了。」告诉孩子家里人是怎样以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举个例子,你可以跟孩子说:「爸爸有时候感到不顺心,会感到生气。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会深呼吸一下,数到三,放松一下,然后再想怎么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孩子表达愤怒,你自己要避免大吼大叫。建议表达首要情绪(生气背后的担忧),而非次要情绪(生气)。

方法二:教孩子给情绪贴标签读绘本的时候,给孩子描述表情。「看小红帽的脸,看到大灰狼躺在外婆的床上,她好害怕啊。」直接帮孩子描述。「瓶盖打不开,你很着急。妈妈帮你拧开一点点,你再试试。」对于还不太会说话的小小孩,尤其适用。当孩子大一些时。可以松开些手,引导他们自己表达。

封闭式问题。描述孩子的:和托马斯玩,你笑得很大声。你开心吗?指出一个孩子熟悉的情景:明明滑滑梯的时候撞到头了,哭得很大声。你觉得难过吗?

开放式问题。贝贝想要去拔插座,爸爸觉得危险不让她去,贝贝是什么感觉呢?

接受孩子的消极情感的前提是:无论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对是错,我们应允许孩子把消极情感释放出来,其次要允许敢于表达消极情感,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消极情感,无疑是最佳的疏通、调剂情绪的方法,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更要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而成人应该是倾听者。

再者,让孩子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消极情感,可以告诉孩子,哭不是唯一的方法,还可采用合理的、非破坏性的方式,排除强烈情感所产生的能量,如在床垫上跳一跳,往被子上打几下,或在无人处高喊等,无论用何方法,我们都是为了帮助孩子释放消极情感,让他们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学会换角度看待问题,锻炼得更坚强。

和成人一样,孩子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他们也需要适当的发泄。所以当孩子在哭泣的时候或者难过的时候给予最大程度的耐心和关心,少说几句:“不准哭,不许哭。”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请让他们大声说出心中的不痛快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